Blackaay-blog
主页
(current)
《科学思维要点》
创建于: 浏览量:894
给自己定了博客的OKR,2021年过去了三分之一,进度滞后,罪过。 过去的一年,买的严肃的书有十多本,其中四五本难啃的大部头,杂志期刊更是数不过来了。只读完了其中的三分之一,简直是罪过。要命的是,看到书,还是想买买买。即使看了《消费社会》也不能拯救我。 于是决定从这篇开始本年度的读书笔记,随便记录些其他人不会看的东西,纯粹的私货。 **本文是读完《读库2001》中《科学思维要点》一文后的一些想法。** ## 科学思维&科学知识 作为一个高中的文科生,大学的理科生,毕业五六年,科学似乎离我的生活有些远。虽然平时喜欢看科普类的文字、视频,但不敢称之为科学。 在我看来,科学思维更像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科学知识是研究得出的成果,可以开箱即用的定律、结论。科学思维能够指导我们在并掌握没有足够科学知识的领域或者情景中,高效正确地处理问题。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追求效率,杠精遍地的时代,掌握科学思维能够更愉快高效的学习、生活。 ## 15条重要的科学思维 读罢,确实是有些醍醐灌顶。以下的科学思维及定义是文中所阐述的,至于具体理解,则是我个人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 ###0、 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客观世界中,能够被证实或证伪的东西; 观点:加入了主观态度的结论; 例如,“苹果树会走路”这就是个事实称述,是不是有点惊讶,因为这个称述是在描述一个客观的情况,并且可以被证伪。例如,“我觉得你的这个方案有问题”,是一个观点。 区分事实与观点,面对杠精时,才能有效的沟通问题,避免陷入互杠的境地; ### 1、区分科学和技术 科学的目的:发现自然规律; 技术的目的: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工具; 这个比较好区分,大学的理科、工科,科学家、工程师,爱因斯坦、爱迪生; ### 2、了解信源 信源:信息的源头; 在这个网络谣言满天飞,开局一张图过程全靠编的时代,面对信息追溯信源显得尤为重要。 ### 3、判断信源可靠度 信源也分等级,高等级的信源比低等级的信源可信度高。 ### 4、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 相比较于个人感觉,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不要把特殊现象当作普遍规律; 比如,知乎人均985,年入百万。 ### 5、区分先后关系与因果关系 典型的例子:鸡叫与太阳升起。 ### 6、区分因果性与相关性 典型的例子:口红畅销与经济衰退。 ### 7、懂得基本的逻辑规则 ### 8、区分类比与逻辑推演 类比:观点论证的过程建立在比喻上 逻辑推演:用形式逻辑论证观点 这个是很多科普、自媒体、杠精文章的重灾区,在我看来,类比可以用于解释观点,如果没有逻辑推演,就会显得单薄不可信。 ### 9、谁主张谁举证 一般提出“存在性”的一方需要举证,例如:地球上有奥特曼。 ### 10、了解科学共同体 ### 11、区分哲学思辨与科学思考 哲学思辨:纯粹的理性思考; 科学思考: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论证; ###12、 经验不等于规律 个人觉得这个5、6点有点重复 ### 13、了解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的意义 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四个要素能够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准确。 ### 14、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具备可证伪性 对付杠精用的,如果一个观点不具有“可证伪性”,也就是不能判断正确还是错误。例如,人类有灭亡的那一天。这种就不具备可证伪性 ## 掌握科学思维比科学知识更重要 不具备科学思维,而掌握了科学知识是件危险的事。对于个人的科学素养提升是个阻碍,更甚者,会被他人利用一些片面的知识欺骗。每个领域都有这种方法论+知识量的要求。我们在个人工作的领域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有时解决一个问题,找到了现有的解决方案把问题处理掉,但往往不注重背后的方法论,结果所谓的行业经验真的只是经验的累计,而不是解决能力的提升。 在工作中,越发感觉到自己开始陷入这种泥潭中,有时不是自己不想深入解决,而是时间不允许。每天的工作量,把深入学习的时间都挤掉了。不可持续的工作,很可怕,就像海绵不停的被挤掉水分,来不及补充。 最终,资本总是无情的,员工的剩余价值愈来愈低时,恐怕就会被优化掉。 为了避免低效率、自我感动式的奋斗,很多好的习惯,还是需要坚持住。加油吧。